《逃离拉斯维加斯》:就此埋下我的忧伤
文:quentin1122
一
也许是受到凯奇其后转型动作片《夺面双雄》《勇闯夺命岛》《空中监狱》的影响,《逃离拉斯维加斯》这部他早期代表作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震惊与欣喜,凯奇凭借内涵于心的癫狂气质与细致入微的心理演绎为我们完美演绎了这位被家庭抛弃,被社会遗落的酒鬼。奥斯卡对他的影帝加冕确也名至实归,也使久负盛名的科波拉家族更显传奇。
二
这个着力刻画现代城市边缘人疏离感的电影很有王家卫的味道,但也不像王家卫电影中由大量内心独白而构筑起的写意情感。《逃离拉斯维加斯》中的人物刻画是十分感官化的,在没有内心独白的运用以帮助理解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的前提下,更要求观众用心体会。
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本因为酗酒被家庭抛弃,并丢失了工作。而在这之后他却更加执着与对酒精的陶醉麻痹中。在故事的推进中,一开始就被定下悲情基调的本选择了与过去生活诀别,去拉斯维加斯的酒店中畅饮直至酒精中毒死亡。影片旨在描写现代人因精神压力而选择自我放逐堕落的主题开始彰显,随后的故事情节中,导演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蓝调音乐来深化这一情感基调。
三
莎拉是拉斯维加斯的一名妓女,导演在片头刻意使用了一组表现蒙太奇镜头来交待她的出场:宾馆里的莎拉与客人们玩4P游戏,下一个画面则是浮华的拉斯维加斯夜景,两组镜头的相互倚叠,喻指了灯红酒绿的拉斯维加斯中的纸醉金迷与堕落的情欲。
莎拉作为腐朽的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们情欲的发泄者,有着极为辛酸的经历.她的的“丈夫”逼迫她上街拉客;丈夫与她完全没有情感交流而沦为发泄个人兽欲的性交使她一直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伤害中生活着。与本因为边缘人疏离感而引发的自我放逐不同的是,莎拉的结症在于身份焦虑与模糊而引发的心灵干涸。
简单点地说,电影中的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难而逃避的个体,莎拉则是找寻以证实自我存在的个例。
四
本卖掉了他所有的家当,只身来到拉斯维加斯实施他的死亡计划,莎拉终于摆脱了男人的控制开始了貌似新的生活。像所有烂俗的电视剧里的情节一样,两人在拉斯维加斯的街头相遇,继而相识。
剧情随着男女主角心灵交流的发展而深入,编导们所想要刻画的边缘人物形象开始全景化。本作为自我放逐的心灵空虚者,一方面渴望与人倾诉交流,另一方面却又在深入了解对方之后本能地抗拒着对莎拉生活的融入,他宁愿与赌桌边上认识的放浪女做爱也不和她做,住进她家的时候坚持要付房租以区分。这种由自主性所引发的行为产生的矛盾,也很好的让我们体会到了人性压抑的极端面。而莎拉在双方互相的交流中爱上了本,抛开性别因素不说,这是一个处在身份焦虑漩涡中的女性重新寻回了归属感的表现。
五
影片的结局稍显轻易,本最终顿悟莎拉对她的重要性,浪子回头。结尾处他和莎拉为我们贡献了最催人泪下的情欲场面,这是即金基德的《弓》中小女孩一个人的灵魂之爱后,最震撼我的情欲场面。平静而毫不做作,忧伤而无言。两个人也终于完成了从心灵上到肉体的交融。
影片没有交代本最后到底有没有如愿以偿地醉死在拉斯维加斯,而后仔细想想,这样的交代倒也十分聪明。片名是解读最后的关键《Leaving Las Vegas》译为《离开拉斯维加斯》,作为本执意葬身的地点,这个城市一直作为困住空虚心灵的牢笼这一意象存在的。结尾处两人终修得正果。就好像《飞越疯人院》中酋长带着杰克的灵魂奔向了自由,在这里,本也因救赎而获得了自由。而莎拉也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与被爱。
《离开拉斯维加斯》是一部很好的疗伤电影,除了你会爱上凯奇那略显忧郁的眼神,你还会发现在那盛大的忧伤背后,一定会有另一颗孤寂的心,等待着与你相遇。
上一主题:金融危机是怎么引起的 |
下一主题:装 13 速成指南 |